返回

善败者刘备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得人心者得荆州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可见从来都是千里马多,而伯乐少。

    刘备收服四郡后,掌握的地盘零陵、长沙、桂阳三郡都在江南。唯一临江的长沙郡,北部的下隽、汉昌、刘阳、州陵却被周瑜占领,作为征战江陵的据点,日后还成为周瑜的自留地(食邑)。

    这等于将刘备屏蔽在长江以南的内陆地区。而刘备此时的主力部队是关羽水军,他需要一个临江的港口。

    这个道理,谙熟军事的周瑜自然十分明白。毕竟孙刘两家还是盟友,周瑜不能做得太过分,最终把南郡在江南的一小块地方让给刘备屯军。

    刘备通过实地考察,选定油江口作为大本营所在地,并改名为公安。公安二字,是取“左公安靖”之意。左公,即是左将军刘备,时人尊称他为左公。

    油江口,又称油口,在江陵隔江不远处。顾名思义,汉口是汉水入江的地方,油口就是油水入江的地方。

    刘备扼守油江口,既可以出长江,又可以入四郡。油江口就像一扇门,刘备守在门口,江南四郡就是他的后花园,进出都得打招呼;江陵就是对门,对门有什么动静,刘备也能看得清清楚楚。

    刘备驻军公安后,江南四郡乃至整个荆州的人才纷纷投靠,力量迅速壮大。他不但得到了荆州豪强的支持,甚至曹操地盘上的庐江人雷绪,还带领几万人归顺。

    得民心者得天下,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。只不过这句话中的“民”,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。特定在三国时代,起决定作用的“民”就是地方豪强。

    地方豪强势力是当时社会的中坚力量。比如,一个麋竺就能左右两千青壮年的去留,一个雷绪就能决定几万人归顺哪个老板——这样的动员力量甚至超过了地方的县令甚至郡守。而平民阶层即使人数很多,也因为利益错综复杂难以统一,所以很难协调一致,一般不会团结起来集中干大事。

    正因为如此,三国时代懂点政治的老板,都在极力拉拢地方豪强。曹丕后来实行九品中正制向豪强世家示好,就是最鲜明的例子。

    刘备当然也不例外。他在荆州多年的苦心经营没有白费,赢得了大多数地方豪强的拥护。因此,他才能在几方势力犬牙交错的局面下,在荆州站稳脚跟,图谋发展。

    对门的周瑜差不多打了江陵一年,双方互有胜负,甚至自己身中一箭,还是没能搞定曹仁。

    周瑜非常忙,刘备没事干,看在盟友的分上应当去帮帮忙。有史可考的是关羽在北面切断了江陵与襄阳之间的道路(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,别遣关羽绝北道)。

    在周瑜和刘备的夹攻之下,猛人曹仁终于扛不住了。在李通等人的接应下,曹仁率军撤出江陵退守襄阳。

    攻克江陵,赤壁之战就此画上句号。

    纵观整个战役,孙权一方出力最多,收获也最大。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驻江陵,程普为江夏太守驻沙羡,黄盖为武陵太守,外加夷陵(甘宁攻克)、长沙北部,占领了从宜昌到武汉的荆州千里长江沿线地区,成功将势力从长江下游扩张到长江中游,手中握有吴楚之地。

    刘备的收获与贡献也基本相符,除刘琦手中原有的江夏部分地区外,实际占有零陵、长沙、桂阳三郡,算是有了一块安身之地。

    但令刘备无比尴尬的是,他占领的地盘,一共有三个主人——名义上是荆州刺史刘琦的,实际上是孙权和刘备两个人的。就连赵云上任桂阳太守,也只能是代理。

    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。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,刘备难以施展手脚。

    时来天地皆同力,运去英雄不自由。

    刘备没有尴尬太久,一个绝佳的机会很快来到了。


得人心者得荆州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